bet36体育备用网址_bet36体育投注-手机版*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搞定学术带头人就可以?
2020-09-18 08:41:00
高校科技进展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科技创新时,提出要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主要指在科技创新体系 中,某一环节或要素与整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发生“隔离”,导致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形成“闭路循环”,从而影响科技创新第一驱动力的实现。

  事实上,“孤岛现象”的出现,原因来自很多层面。

  一、“孤岛现象”因何而来?

  1.科研团队的领导者缺乏市场意识

  当前高校科研活动普遍采取的是责任人负责 制,科研团队的领导者是团体内的核心,在科研进程中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力。

  团队带头人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把握着团队整体的研究方向,是整个团队的掌舵者。但是,当下部分科研团队的领导却缺乏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市场意识欠缺,具体表现如下:

  ① 学术开展过程中,市场调研的学术方法运用不充分,较少结合市场环境,充分考虑市场需求。

  我国部分高校在确定科研题目的时候,一般借助更多的还是文献资料,通过文献积累,寻找研究空白点,进而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尤其是作为团队领导, 在确定课题之初,关注的重点不是当下社会、市场紧缺的技术需求,更加偏爱于前沿性研究热点;

  ② 团队领导者及成员本身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意识。科研目的更多偏向于生存与生计,为 了多出成果,发表论文以及申请专利等,从而获得相应的学术奖励或职位晋升机会,而并未考虑到后续能否将科技成果成功实现转化。

  2.科研团队的成员构成缺乏多元性特征

  科研团队内部成员结构的科学与否对整个团队最终的科研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成员结构是否合理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最终成果的转化。目前的科研团队结构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目前高校科研团队主要以“师徒”型结构为主。教师和博士生或硕士生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学术研究成为常态, 团队成员拥有相同的学术背景、活动领域,并且在思维模式或处理问题的手段上都极其相似,如此一来,在学术研究上容易脱离实际生产,难以寻找到科技成果转化的突破口;

  ②团队成员吸收渠道单一,多为在校科研人员且学科背景趋同,人员构成缺乏多元性特 征。

  高校科研团队主要吸收通晓相关领域知识的专家学者加入科研活动中,其他领域的人员吸收较少,尤其是企业参与性不强,在科研合作对象选择上缺乏创新,因而在科研过程中不易涉及实际生产活动中的相关因素。

  3.科研目的“不接地气”

  当前高校科研团队的科研目的更多是依据纵向课题要求实现学术上的突破,为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或者机构的各类规划提供意见指导,因 而研究课题更多来源于纵向课题,而与企业等机构合作的横向课题较少,产学研合作项目匮乏,企业“接不上,用不了”。

  4.校企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不成熟

  当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校企协同创新组织运行机制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熟,在高校科研团队积极寻求企业合作的前提下, 由于校企双方在共建相关管理部门或联合机构等方面不到位,校企合作缺乏固定的交流、互动平台,以及明确规范的合作章程等,使得企业难以真正融入高校科研,校企合作变成高校科研团队的“一厢情愿”。

  5.决策机制不科学

  由于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团队主要以责任人负责制为主要的管理制度,团队领导者是团队的核心,科研团队的决策,基本遵循团队领导者“一言堂”,个人主义倾向明显。

  ①对于团队科研活动开展,包括科研方向、科研目标、科研方法等相关事宜的决策机制尚 不成熟,尤其是企业人员的参与性不强,参与决策的门槛高。

  ②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多为单一合同制,即在科研项目成果还未形成之前就已经确定目标企业将取得成果使用权,而企业往往在项目决策上缺乏话语权,科研合作项目的发展趋向随高校科研团队走,企业的声音被忽视,长此以往,企业的积极性容易被挫伤。

  二、“孤岛现象”的破解之策

  1.改变团队领导者及成员的考核内容

  对于团队领导者的选拔及考核,除了满足基本的学术背景、认知基础、价值观等重要因素的同时,尤其关注其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头脑,是否具备基本的市场洞察力。

  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考察团队领导者在确 定科研方向、目标时,能否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并自觉立足于当地乃至国家行业领域的发展需求来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活动。

  在团队成员的培养过程中,通过优化考核激励,重点提升其科技成果转化意识: ① 改变以往过分量化的科研考核办法,将科技成果的转化深度作为核心条件,在考核中重点考察团 队领导者及成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就;

  ②设置专项资金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成绩突出的团队,除团队奖励外,可对促进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 的成员另设奖励,兼顾团体奖励与个体奖励,以此提高团队的创新激情,充分调动其科研积极性。

  2.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内部成员结构

  鼓励高校科研人员进入企业,以顶岗实习方式参与企业日常运营,同时,允许企业创新人才进入高校,成为高校科研团队成员之一,由此形成双向人才流动,推进资源共享。

  企业人员贴近市场,能及时有效把握市场变化,具有与学术界专家学者不一样的眼界与思 维模式,对此,具体可以招收企业在职人员加入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研究与技术交流,同时也可以通过聘请企业教师的方式,指导高校科研团队开展研究,使课题研究更具实践价值,有更高的转化可能。

  3.科研目标、团队组建要以市场为导向

  可走进相应企业,根据其需求清单结合团队研究特点,确立具有市场化、产业化价值的科研目标、

  此外,高校科研团队应积极主动争取横向课题的研究,团队组建要充分立足目前企业、行业等领域所面对的实际所需及发展困境,对应选择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人员。

  坚持以解决实际发展问题为出发点挑选适合的团队成员,按需分类、分层做好相应科研项目的任务分配,并确保团队成员在各自研究领域有充分的发言权,群策群力,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4.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可有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重要途经之一,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深度合作需要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

  首先,高校科研团队要明确分工,确保与合作企业有序对接。团队中除了具有绝对决策权力的团队领导者外,还应分设不同的执行层,分管团队日常运行,其中尤其是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对接,可设专门责任人,负责招纳企业合作对象以及与企业成员在技术和研究等方面直接沟通。

  其次,为了提高企业在高校科研中的参与率,团队可以与合作企业以定期召开科研例会等不同的形式搭建校企科研合作固定平台。

  通过科研合作平台,双方可以开放讨论合作项目选择、合作构想、团队的研究进程等问题, 同时,企业可以向高校科研团队推荐有转化兴趣的研究项目、技术发展方向等,高校科研团 队也可以向企业展示研究进展,彼此及时反馈,更精准地规避科技成果转化风险。

  5.建立健全团队决策机制

  首先,高校科研团队的决策层可采取层级式决策机制,通过决策权的层级分配与层级使用,发挥集体决策的优势以弥补个人决策的不足。

  其次,注重吸收不同领域尤其是企业人员加入高校科研团队的决策层,保证其对相关研究项目的决策话语权。资助力度越高或与高校科研项目关联性越高的企业拥有较大的决策权力,以此提高企业等相应机构的决策比重。

  本文整理自:高校科研中的孤岛现象及其治理_张金福、邓链

  整理:袁玉凝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科技日报 2021-12-06 08:56:00